中共山东轻工业学院委员会
关于以服务学生学习为中心 创新课程资源为主线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服务学生学习成才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课程、优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有用、先进”的课程,是高校服务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主线。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和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牢固确立“以服务学生学习为中心、创新课程资源为主线”的办学思想,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
1、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具有博而精的现代知识体系与国际化素质、扎实的职业训练与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一大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
2、主要任务: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原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学习资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构建完善的服务学生学习体系,以“父母之心、为师之道”做好学生学习成才服务工作。
3、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学生学习成才和就业服务,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学生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把在校学业完成情况与就业职业水平作为评判教育质量的具体尺度。
二、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健全服务学生学习体系
遵循“强化配置、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反映当代最新知识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要求,构建以能力为本、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立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库,并不断丰富和优化学生学习服务资源和环境资源。
4、构建创新课程
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原则,构建创新课程体系。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参照发达国家区域高校先进的课程模式,根据学生就业“出口”需要,每个专业设立多个专业方向,以强化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以外语、网络信息、基础性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生涯设计等五门骨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按照“有用、有效、先进”和“少学时、多门数、重应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创新。通过“减、并、借、增”措施重构课程内容及载体,进行单门课程的创新,创建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内容先进、特色鲜明的新课程。广大教师要把自己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世界科技前沿知识及时转化为有效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为所用、学有所值。建立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建立创新课程和学习资源评价制度,依据课程评价和学生选学情况,及时淘汰知识陈旧、与就业职业相关度不高和教学效果差、学生选学率不高的课程。
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积极推行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形态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把现代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师生观、课堂观、质量观融入课程,使课程从注重知识学习向培养素质能力转变;变灌输式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和互动式,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学习的价值意义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培养学生珍惜时光、执着追求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完善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培养环节,增强实验、实习、实训的实际效果,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形式转化为重点讲授、主体自学、师生互动和实践训练并重的课程方式。
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创新课程建设。首先在不同科类专业进行试点,进而在学校大范围展开,最后在全校全面推广。在此期间,各教学单位、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国内外大学创新课程建设的经验,认真主动地清理更新现有课程,为构建科学、先进、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5、优化学习资源
引入校外学习资源。启动外聘课程建设,植入国际先进的学习资源,引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保证学生接受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国内外专家、教授主讲的课程。积极挖掘和利用政府、企业、校友等社会教育资源,运用专题讲座、论坛、科技活动、实习实践等形式,聘请社会知名学者、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为学生开设课程,拓展学生视野。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与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办学,并利用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平台,为学生配置高层次的职业导师。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网络,满足学生经常化、多样化社会实践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校内学习资源。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满足学生学习和研究需要;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和知识能力转化平台,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提升校园网学习功能,不断扩展先进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实学生职业培训,组织好公务员、选调生、研究生和职业资格认证等相关考试的培训指导以及求职能力与技巧实训活动;优化图书、网络、教室等学习资源配置,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发挥校内资源服务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
健全学习资源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学习资源的保障机制,把学校有限的资源用到学生学习之中。加大对课程、师资、图书、信息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等学习资源的投入力度,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合作共建。按照有利于创新课程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服务,有利于统筹利用各种资源的原则配置资源,把设备和图书等的购置权交给教师和学生,形成良性投入发展机制。课程负责人要以学生课程学习的质和量需要作为资源配置标准,优化配置,满足需要。各部门、各单位要把配置学生优质学习资源作为服务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不断推进社会与国际合作,优化学习资源配置,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6、完善服务机制
实施开放性、国际化办学。积极推进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与国际接轨,强化讲授、学习、研究、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开放性、交流性和通用性,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加强国内校际交流,构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机制,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多的国外优质教学资源。
健全党委领导、主管实施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工作机制,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牢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立足服务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成才意识、责任意识和创业意识,不断探索和完善新时期育人工作新机制。
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育学风、管理抓学风、服务促学风的学风建设机制。
积极开发、科学统筹各类奖助学金,奖先助优,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成才、完成学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学业奖励是学校对学生的最高奖励,积极探讨奖学金、助学金管理办法,变学后奖金为奖励优质学习资源。
不断优化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市场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实习基地建设和学校、二级学院、辅导员和就业导师分工协作的就业工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学生就业工作机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
7、营造育人环境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大力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活动,形成浓郁的育人氛围和学习气氛,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有轻院特色的校园文化。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积极举办研讨会、报告会和学术讲座;强化校园网建设,扩展网络学习服务资源,使校园网建设成为引导学生学习成才的新载体和服务学生的新平台;注重对校区的合理规划、绿化和美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推进文化型和谐公寓建设,使公寓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和谐家园;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沟通,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优化学生学习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8、按照设置项目、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的项目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项目意识、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服务学生学习的各项工作分工到位,责任到人。
9、教师是服务学生学习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践行父母之心、为师之道,坚持教书育人一岗双责,树立学生职业需要才是自己职业价值的唯一依据的思想。要主动为学生着想,全力以赴将最新、最先进、对学生就业最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坚决去除那些过时、陈旧、不先进、与学生就业职业关系不密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履行好教学和学生学业导师、职业导师的责任。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构建“有用、有效、先进”的创新课程,提供并指导学生主动寻求先进的学习资源;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最佳效果。发挥教师引领和课堂育人主导作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解疑释惑、培育美德,引导创新和帮助学生就业创业。
10、辅导员和全体学生工作人员要以父母之心、老师之责对待学生,以精细化的服务服务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围绕服务学生学习,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和日常事务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拓展素质和能力。开展辅导员听课与评课工作,积极参与创新课程建设。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做好重点学生的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和帮扶工作。加强学工人员业务培训,完善服务学生学习成才的学生工作机制和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不给学生虚度学习时光的机会、不给学生逃避学习的理由。
11、教学和教辅单位要以服务学生学习为中心,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课程资源为核心的学习资源开发机制和学习资源保障机制,为学生学习提供“有用、有效、先进”的优质学习资源,积极参与服务资源和环境资源建设。积极做好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课程督导,按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按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按课程体系确定各门课程和要素,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消费课程和利用学习资源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优质服务。
12、全校管理服务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要明确学生是学校的一切,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服务学生学习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与主线,无论何种岗位、哪种工作项目都要立足服务学生学习,确立服务定位和岗位职责,自觉主动为学生学习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营造服务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和条件。
13、学生是学校服务学生学习的最终载体,全校大学生、研究生要深刻理解学校关于服务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办学定位,树立主体学习成才和主动消费大学教育资源、完成学业、为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的意识,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学生会、学院班级、学生干部都要广泛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制度机制、创新工作定位、承担内涵主体工作责任,每个学生都要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学年学习计划,将学习成才落实到自己的大学生涯的每一阶段。
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以服务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思想,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全员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与和谐发展,为建设一所好大学、特色大学和品牌大学而奋斗。